

【警政時報 黃溎芬/新竹報導】
台灣名聞遐邇的賞梅聖地–新竹清華大學梅園,是紀念老校長梅貽琦的重要地標,每年湧入賞梅人潮。因園內老梅樹得了俗稱「日燒病」的枝幹溝腐病,面臨生存危機。經校友蔡朝陽(上緯投控董事長)慷慨捐助下,清華大學與台灣老樹救援協會合作,24日啟動「梅園醫療保育與栽培計劃」。清大校長高為元與全體師生、校友們均深度期待明年的盛梅時節,能見到清瑩高潔的梅花滿開枝頭。

清華大學梅園現有299棵梅樹,其中201棵是60歲「高齡」的老梅樹,品種以青梅為主,雖然定期養護,但古梅近年還是發生了樹幹腐朽、頂梢乾枯、芽體生長不良等問題。新啟動為期4年的梅園保育計畫,第一階段將先針對已經生病的古梅採行急救治療,後續將改善土壤、重建樹體結構、提升生長活力,最終改善梅園的整體景觀。期以無毒、友善環境來恢復梅園生機盎然、自然古樸的美景。老樹救援協會常務理事劉東啟診斷發現,老梅樹的腐朽非單純老化或病原寄生,而是土壤硬化造成的生理障礙。探坑調查發現,梅園表層約60公分的土壤硬度過高,使根系無法正常發展、吸收水分,導致枝梢末端枯凋、不生新葉,枝幹斷裂處也無力癒合;特別運用「水刀土壤穿孔」技術,在古梅周圍土壤打出多個深達1公尺的透氣孔道,活化表土,添加鬆化資材,並在孔洞內投入有機益生菌肥料,幫助老梅樹根系健康發展;預計來春能見改善,包括葉量增加、枝條茁壯、花朵也更大,重現生命力。據悉,該協會於去年12月即對兩株梅樹進行示範治療,今年開花即展現較佳的生命力,花期也比其他梅樹更持久。

上緯投控董事長蔡朝陽感性指出,回想1893當年就讀清華時,就常帶著親友們參觀梅園,對於優美景致及所藴含的校史典故相當引以為榮。非常感謝今日母校讓他有機會為梅園保育盡一份心力,甚感榮幸。身為清華足球隊員的他還記得,常在梅園斜坡道訓練體能,當心情起伏不定時,總會不自覺地走到梅園,因為這裡有一股讓人沉澱的力量。他更笑稱,梅園也是當年校園男女的聯誼熱點,但可惜「梅園」即「沒緣」,多半都未能開花結果。
老樹救援協會榮譽理事長吳春山表示,該協會堅持以公益行動守護台灣老樹,不僅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更是對文化資產的珍視。清華梅園的保育計畫將結合學術研究、環境教育與社會參與,建立一處生態學習場域,為其他校園、社區提供可借鏡的成功案例,推動台灣教育場域的生態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