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政時報
5 hours ago

#警政時報
蘇俞豪醫師表示,潰瘍性結腸炎影響結腸直腸黏膜,症狀包括腹痛、腹瀉、血便,嚴重恐出血、貧血,甚至腸穿孔或結腸癌,須及時治療。(圖/記者林照東翻攝)
蘇俞豪醫師表示,潰瘍性結腸炎影響結腸直腸黏膜,症狀包括腹痛、腹瀉、血便,嚴重恐出血、貧血,甚至腸穿孔或結腸癌,須及時治療。(圖/記者林照東翻攝)

【警政時報 林照東/新竹報導】

名約60歲的男性建築商長期罹患潰瘍性結腸炎,因工作繁忙未能規律服藥,日前病情突然惡化,出現劇烈腹痛與大量鮮血血便,被緊急送往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抵達時,患者血壓驟降至70多,心跳高達120次/分鐘,並一度陷入休克狀態。經急診團隊緊急搶救,透過點滴輸液與止血藥物穩定病情後,再由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蘇俞豪接手治療。經過兩週住院觀察,透過高劑量抗發炎藥物、類固醇及止血劑等治療,患者無需開刀即成功脫離險境,順利康復出院。

蘇俞豪醫師表示,潰瘍性結腸炎可能導致結腸出血,嚴重時恐休克危及生命,發作期應低渣飲食並規律服藥,以降低復發風險。(圖/記者林照東翻攝)
蘇俞豪醫師表示,潰瘍性結腸炎可能導致結腸出血,嚴重時恐休克危及生命,發作期應低渣飲食並規律服藥,以降低復發風險。(圖/記者林照東翻攝)

蘇俞豪醫師表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主要影響結腸與直腸黏膜,典型症狀包括腹痛、腹瀉、血便,嚴重時可能導致出血、貧血,甚至引發腸穿孔或結腸癌等併發症。急性發作時,腸道潰瘍破裂容易造成大量出血,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引發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此外,長期服用類固醇或抗凝劑也可能提高出血風險。

潰瘍性結腸炎好發於15至30歲的年輕族群,其次為50至70歲的中高齡族群。家族病史、長期高脂高糖飲食、壓力過大等因素都可能提高罹病風險。醫師建議,急性發作期間應採取低渣低纖維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並補充足夠水分、熱量與蛋白質。病情穩定後,可逐步增加膳食纖維,適量攝取益生菌及健康脂肪(如omega-3),並避免加工食品,維持規律作息,以降低復發機率並改善生活品質。

蘇俞豪醫師提醒,若出現以下症狀應立即就醫:大量鮮紅色血便持續不止、嚴重腹痛伴隨持續嘔吐或無法進食、暈眩心跳過快或低血壓導致意識模糊、高燒超過38.5°C並伴隨腹痛等。治療期間應依照醫囑規律服藥,避免自行停藥,以免病情惡化,影響健康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