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財周刊記者顏瓊真報導】青年是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但目前的台灣社會低薪與高房價讓青年人失望,青年人受困於居住問題,看不到好的前景,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不動產中心主任陳明吉指出,雖然政府有努力為青年人提出許多協助政策,如新青年安心成家貸款、青年住宅等,但必須真的是對青年長期發展是好的。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不動產研究發展中心於2月21日舉辦「青年住好房:青年居住需求與可負擔住宅」研討會,邀請產官學界專家共同探討青年居住困境,尋求可行解方,保障青年居住權益。
儘管臺灣經濟持續成長,受薪階級薪資漲幅緩慢,加上生活成本上升,使得青年面臨更高的經濟壓力。高房價讓許多青年難以靠儲蓄支付首購款,除了需負擔沉重房貸外,也往往只能選擇區住小坪數或老舊房屋。另一方面,租賃市場的不確定性、高租金等問題,進一步壓縮青年的租屋選擇。
臺灣面臨超高齡社會問題,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日益凸顯,嬰兒潮世代的長者擁有大量閒置房產,若能透過政策規劃推動世代共居模式,不僅能解決青年住房問題,也有助於長者獲得更多社會支持,創造雙贏的居住環境。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不動產中心主任陳明吉表示,青年是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有穩定的居住才能讓青年專注於學業、工作,成家、生育等,一切能有向前走的希望,但很可惜目前的台灣社會低薪與高房價讓青年人失望,青年人受困於居住問題,看不到好的前景。
雖然政府有努力為青年人提出許多協助政策,如新青年安心成家貸款、青年住宅等,但必須真的是對青年長期發展是好的,譬如新青安貸款政策協助青年購屋不要讓青年人被套牢或無力長期還債,提供青年住宅不是讓青年永久躺平,而是要有配套政策讓青年能累積資產增加財富,國家需要讓年輕人看到未來和機會,不然社會就會失去發展的動力。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副教授張詠菡於會中發表專題演講「從無殼到有家:青年之居住、關係與生命發展」,深入剖析青年在高房價環境下的居住選擇與挑戰。
張詠菡研究發現,青年面臨買不起、租不好、等不到的居住困境,多數青年仍以「自購屋」為理想居住型態,但在房價持續攀升的現況下,購屋比例逐漸下降,轉而選擇租屋或其他居住模式。為改善當前青年居住困境,提出建議政府增加社會住宅供給、改善租屋市場問題、提升租屋品質,確保青年能夠「住好房」。
從雙北市政府現行所推動的社會住宅以及多元居住政策來看,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住宅企劃科科長張家純於會中分享「臺北市社會住宅多元居住協助與幸福住宅專案計畫」,為因應高房價、高生活成本帶來的居住壓力,臺北市政府於兼顧品質及社會之期待,持續以多元方式增加社會住宅資源,並檢討完善各項居住機制,落實民眾安居之願景。
此外,為因應臺北市人口流失及生育率低的挑戰,推動「幸福住宅」專案計畫,協助婚育家庭落腳臺北,減輕育兒與居住負擔。期望透過公私協力,共創多元居住環境。
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副局長周繼祖於會中分享面對高房價、高租金、高空屋、高居住需求的挑戰,新北市政府積極推動「新北市青年住宅、多元共居計畫」,透過興辦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租金補貼等多元居住協助政策,滿足民眾居住需求。
為了讓社宅政策穩健推動,市府持續透過公私合作多元取得擴大社宅量能,同時社宅也不斷精進,除規劃融入綠建築、智慧建築、通用設計、無障礙與耐震標章,並結合公益設施、優化社宅入住機制與高效管理,打造全齡安居空間,讓社宅從一開始的鄰避設施到現在社宅成為市民的「鄰必」據點。
此外,政府亦推動「多元共居模式」,鼓勵青年共居交流,培養社區凝聚力。透過市府跨局合作,規劃青創空間,提供創業扶助資源,支持青年發展,期望持續推動社會住宅,讓青年與弱勢族群都能在新北市找到安居之所。
陳明吉表示,在了解青年居住需求以及現今社會住宅政策推動狀況之後,從租賃角度該如何協助青年族群是首要的。
與談專家臺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創辦人王友華提到在當前租屋市場中,房東和房客之間缺乏充分信任感,「相信世代」希望建立一個超越世代界線的關係網絡,透過公益媒合機制,讓青年公寓成為世代共融與青年培力的基地,並鼓勵北漂青年將個人才華融入社區,緩解高齡社區所面對的挑戰。
透過社區參與,青年不僅能找到自我實現的舞台,減少在大城市的疏離感,也有機會創造多元收入來源,緩解經濟壓力。另也鼓勵壯世代房東跳脫單純追求租金報酬的思維,關注社會投資報酬,將閒置房產轉化為促進世代交流的場域。透過這樣的租賃關係,讓原本處於平行時空的兩個世代建立信任,促進理解,開啟更多正向對話,共同創造更溫暖的租屋環境。
OURS都市改革組織彭揚凱秘書長說,面對高房價、租屋黑市與社宅供給不足的情境,須重新思考青年居住政策,應從偏重購房轉向提供多樣化居住選擇。針對此,他分享多個國家中間型住宅的經驗,這是一種介於傳統租賃和自有住宅之間的居住方案,提供了更強的居住安全感和更低的進入門檻。政府可通過土地補貼、融資支持和稅賦優惠等措施進行扶持。這些政策將有助於降低建設和運營成本,使更多青年擁有穩定且可負擔的居所,值得臺灣下階段政策參考借鑑。
中華民國租賃住宅服務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鄭俊杰亦呼應說明,透過包租代管業多元化發展,可望能協助政府住宅政策推動;新北市租賃住宅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王則人,則分析現今青年住房如何能取得雙向居住正義,減輕青年租住選擇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