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
8 hours ago

#理財周刊

【理財周刊記者顏瓊真報導】近年商用不動產交易量持續穩定成長,宏大國際資產總經理陳益盛表示,台商回流及企業擴充、電商物流北中南布局、建商看好商辦進場推案等進行式,其中又以工業不動產交易及需求最為熱絡;展望2025年,他用一張圖來看2025商用不動產市場天氣。

陳益盛表示,商用不動產涵蓋廣泛,舉凡具有收益性的不動產都可稱之,常見的類型包刮商辦、廠房、廠辦、飯店、店面、百貨商場、土地…等等。從台積電的陸續設廠、台北雙子星開發案、傳產資產活化轉型興建商辦、輝達擬來台設立企業總部…等等。

陳益盛剖析商用不動產交易熱給的三大原因,包括:

第一,是台商回流投資、企業獲利持續擴充等。

第二,因網購線上消費的逐年興盛,電商及物流業的拓點,小則數百坪、大到上萬坪的倉儲需求仍持續在進行。

第三,是許多建商等看好商用不動產市場,進場推案大型商辦/廠辦建案,據他的調查至少有12家推出百億以上商辦/廠辦建案,出售、出租去化都有不錯的成績。

至於各類型商用不動產,市場有何變動或趨勢,陳益盛以宏大不動產特有的天氣預報方式來呈現:

一、辦公室(商辦)市場─晴時多雲。

陳益盛指出,經營商辦市場已逾20多年來,商辦產品需求及供給一直以來都是台北市為主,興建量佔了「七都」近4成,到了2021年桃園市一舉突破18.3萬坪及台中市達16.9萬坪超越台北市,「七都」辦公室樓板也從2016年的35.3萬坪到2021年倍數增加到70.2萬坪。由於商辦需求持續增溫,商辦房價已逐步拉近與住宅房價的差距,因看好商用不動產2024年已有12家建商轉推案百億商辦。

由於絕大多數上市公司、跨國企業等多設立在台北市中心,也包括中小企業,因此商辦市場最缺貨的仍是台北市,辦公市場也從台北市中心往外圍發展,東移南港或北移大直、北士科商圈等,而在台中則吹起微型商辦風,一來在於市場需求,二來則是因應「打住不打商」的打防政策,其中位於七期市政特區的建案單價每坪從一開始的50萬,到去年突破到70萬、80萬元新高。

二、零售/店面─多雲時晴。

解封後全台精華區店面 租、買逐步回溫,台北市東區因大巨蛋發威,東區再現「店王」租金行情,已分別有租金達每坪1.4萬~1.5萬元,但租金相較於2014-2015年高峰時期僅約達5~6成水準。

陳益盛表示,在2016年時曾發表「東區光環不再:四不一沒有」,沒想到一晃已經8年過去,東區失落多久,零售街邊店面就低靡多久。終於在2024年台北億元級店面交易量已較前一年倍增,租金單價達每坪萬元案例也變多,顯示零售業店面有逐步回溫趨勢。

三、工業/廠房─晴。

工業不動產近年全台幾乎都供不應求,主因在於內資、外資、台商回台的投資持續,加上後疫情電商物流的跳躍式成長。而「六都+新竹」近六年來工業及倉儲開發穩定成長,尤其桃園從2016年就帶頭成長,在2019年新建樓地板就近70萬坪創近20年新高。2023~2024年又以台積電為首的晶片需求熱絡,引領高科技電子業全台購地擴廠,交易金額達近千億元,創下工業不動產交易額歷史新高。

工業不動產除了半導體/晶片之外,後續AI題材亦是台灣研發、生產一大強項,加上傳產業之前稍有停頓,後續有機會逐步改善,預估本項產品的市場需求及交易仍看好。

四、廠辦─晴時多雲。

廠辦類產品早期80年代多數是從工業廠房擴充運用,近年隨著產業升級,企業形象提升,廠辦逐步與廠房區隔開來,產品逐漸升級規劃為「科技總部」。目前廠辦市場仍以都會區為主,台北市以內湖科技園區最早、腹地也最大,南港則以軟體工業園區最為精華並逐步擴大,新北市以中和、新店、汐止最多樓地板,近年土城、三重、新莊也逐步加入市場,新增數十棟廠辦大樓。其他都會區如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廠辦多數依附在各科技工業園區周邊。

本類型產品因高科技產業的迅速擴張,許多研發、行政部門往往設立在廠辦大樓內,其特性是成本低於商業區純商辦,卻兼具良好辦公環境,近年加入廠辦建案的建商也陸續增加,早期是遠雄建設(遠東)推案最大,近幾年來達永、長虹、華固、興富發、國揚、潤泰新…等也陸續加入戰局。

另外,近年金融業因推動FIN-TECH,也在都會區市郊陸續購地興建資訊大樓,也讓銀行繼壽險業者後,另一加入廠辦市場的金融業者。

五、飯店/旅館─陰有雨。

自2020年後,陸客明顯縮減、加上疫情封控,觀光人次大縮,直到2024年國際旅客估可逾785萬人次,其中日、韓皆破百萬人,但總體人次仍僅約疫情前的7成。由於近年國旅不受青睞,房價高、服務品質不符期望,國人出國人次直逼1700萬人次;相對地來台觀光人次儘管已逐年陸續增加,但各國來台觀光的消費力比較,仍以陸客的消費力及停留天數二者皆遠大於其他國家,來台人次及消費力仍不足的情況下,具觀光產業專家預估,觀光逆差持續擴大約達7000億元。

也由於國內飯店經營不易,飯店換手潮大噴發,近五年交易額已突破千億元,但多數是建商購地整合都更重建大樓,僅約不到3成交易是轉手經營。陳益盛訪視多家業者表示,在房價/房租仍高,人事成本持續提高及招募不易的情況下,飯店/旅館經營仍需求新求變,或者升級轉型,提高服務品質,讓消費者買單,以目前情況市場仍不敢樂觀。

儘管五大類商用不動產市場走勢各有不同,交易量可能不若去年高峰,但陳益盛看好2025年商用不動產市場,預估仍可達到1300~1500億元的交易額,特別是有幾個商用不動產投資開發趨勢。

是比較值得注意的,包括科技大廠持續擴廠帶動成長、傳產業資產持續活化、信託及壽險業加入購買工業不動產、產業帶動北中南科學園區商圈萌芽、老舊商辦的都更潮遍地開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