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
2 days ago

#理財周刊

            


統整今(2025年)上半年四大指數表現,標普500指數上漲5.5% 、道瓊工業指數上漲3.64%、 那斯達克指數5.48%、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11.38%,自4月關稅衝擊後四大指數又再創下新高紀錄。

但近期反而各大科技大佬不約而同地紛紛獲利來去做調節,今年 2 月摩根大通CEO戴蒙向監管機構申報的 10b5-1(c) 交易計畫的一部分,以每股 235.68 美元的價格,出售了 133,639 股摩根大通股票,出售了價值約 3,150 萬美元的股票,主要是為了資產配置及稅務規劃。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啟動去年 9 月以來首次股票銷售於 6 月 20 日至 23 日期間售出 10 萬股輝達股票,價值 1,440 萬美元,股票銷售都是根據 3 月同意的預先安排的交易計畫進行,根據該計畫,黃仁勳可以在今年年底前出售多達 600 萬股。

輝達多位高層與董事也跟者減持股票 Mark Stevens(紅杉資本前合夥人、輝達早期投資者)於 6 月 2 日宣布出售 400 萬股,目前已套現 2.88 億美元、Jay Puri(全球現場營運執行副總裁)在 6 月 19 日出售股票,金額約 2,500 萬美元,董事會成員 Tench Coxe 於 6 月 9 日套現約 1.43 億美元與Brooke Seawell 也減持約 4,800 萬美元。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出售超過 330 萬股持股,價值接近 7.37 億美元,早在 3 月就預先安排好大規模售股計畫,預計在 2026 年 5 月 29 日之前,出售高達 2500 萬股持股,貝索斯曾說,預計每年將出售約 10 億美元持股,以資助太空探勘公司藍色起源 (Blue Origin),也會捐贈股票給自己的非營利組織「Day 1 Academies」協助貧困有需要的孩童。

實際上,公司高層賣股並不一定代表壞消息,背後可能涉及個人財務規劃、股票獎勵解禁、稅務需求等因素。當然,也不排除高層認為股價已偏高,或對公司前景有所保留。

關鍵還是在於投資人如何解讀這些訊號,並結合自身交易策略與買進理由,做出符合風險報酬的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