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
2 days ago

#理財周刊

圖:「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提供

【記者陳慈汶整理報導/台北訊】

2025年夏天,一場難得一見的藝術盛會正在台北上演。被譽為「印在英鎊上的國寶藝術家」──威廉·透納(J.M.W. Turner),其個展首度來台,展出包括經典水彩鉅作《藍色瑞吉山之日出》等珍貴原作,來自英國泰德美術館(Tate)的收藏。此次展覽不僅規模空前,更是該館首次於台北舉辦大型展出。由聯合數位文創攜手英國泰德美術館(Tate)共同主辦,特顯珍稀,本展為泰德首次在亞洲舉辦如此規模的展覽,不僅精選透納的經典真跡,更大膽跨界策劃,邀請多位當代藝術家作品一同展出,展開一場古今藝術對話,對此,我們專訪到泰德美術館國際合作部部長 Edward McDonald-Toone,分享「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展覽,也將深入泰德美術館對透納藝術作品的保存、影響與意義,透納對於英國國民的重要性及對後世的深刻影響。

英國泰德美術館國際合作部部長 Edward Mcdonald-Toone 「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提供

▍透納:將一生創作捐給國家的藝術家

被譽為「英國國寶級藝術家」的威廉.透納(J. M. W. Turner),是十九世紀最具影響力的風景畫家之一,以獨特的光影處理與色彩語言,開創風景畫詩意化的表現方式,將自然、工業、浪漫與現代交織於畫布之上,深深影響後世藝術發展。他不僅是英國皇家學院最年輕的成員之一,也首創將地景作為繪畫主體,顛覆當時對風景畫的傳統定義。2020年,其肖像登上英國20英鎊紙鈔,英國泰德美術館更設立「透納獎」以資紀念,展現他在國家藝術史中的崇高地位。泰德美術館國際合作部部長Edward Mcdonald-Toone表示:「透納或許是英國歷史上最被敬仰的藝術家之一,甚至在他年輕時就受到當時當代高度讚賞。」透納生前創作無數,身後更將逾三萬件作品無償捐贈給國家,包括300餘件油畫、300餘件素描與大量水彩作品。如今,這批珍貴收藏由英國泰德美術館典藏,成為英國藝術文化的重要資產與象徵,泰德美術館所扮演的角色為何?Edward Mcdonald-Toone 表示:「我們也會與英國境內的其他國際夥伴密切合作,持續推動作品的分享與巡展,讓更多不同地區的觀眾能夠接觸這些珍貴畫作。透納作品至今已流傳超過一世紀,我們仍持續研究他的創作背景、畫作故事,也出版了多部專書與專輯。同時,今年也恰逢另一位同樣在19世紀活躍、擅長描繪地景的藝術家誕辰250週年,我們希望藉此共同慶祝,深化對風景藝術的理解。泰德美術館的重要使命之一,即是這些作品藝術應該與全球共享。」

展區「始於英國風景」一隅。「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提供

▍水彩畫的保存與展出有多困難?

作為透納作品的最大保存方,面對如此珍稀龐大的藝術遺產,尤以水彩作品為主要,而水彩是一個極難保存的媒材,泰德美術館如何保存與展示?Edward 說:泰德美術館於1987年成立了專屬的「克羅兒畫廊」(Clore Gallery),對於水彩作品,我們非常注重物理上的保存,每一件作品都有展出期間的嚴格限制。舉例來說,每十年最多只能展出16個月,其餘時間必須封存養護。」泰德美術館對於展出有一套嚴格的規定與科學管理,包括展場燈光、紫外線控管與濕度控制,都必須精準。Edward 持續說到「就是為了收藏並展示透納遺贈的作品。我們甚至維護每一個畫框,因為有些畫框本身就是當時的原件,歷史價值與畫作本身等同。這也是為什麼這次展覽意義重大。」而也因爲水彩的媒材,館方在全球所策劃的透納展,每次的作品因著時間的限制,作品也不盡相同,本次主視覺所展出的《藍色瑞吉山之日出》即是水彩作品,本次展出後就需要回到英國封存,則更顯珍貴。

展區「走入山間」一隅。「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提供

▍全民募資留住的畫──《藍色瑞吉山之日出》

透納對於英國國民的重要性,可以從兩個事件來說,一個是2010年,英國政府曾對一件威廉.透納的重要作品實施出口禁令,阻止其流出英國,凸顯透納在國家文化資產中的特殊地位。Edward 說:「其實像您提到的出口禁令,在英國並不算罕見。我們國內如果有重要藝術品準備被拍賣到海外,政府通常會先與館方討論,評估是否應該讓作品離境。若認為應保留,便會施行暫時性的出口禁令,爭取時間,希望讓這些藝術品能盡可能長久地留在英國。對我們而言,藝術不只是館藏,更是國家歷史與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們會盡力守護這些作品的去向與價值。」2007年透納的畫作《藍色瑞吉山之日出》即是知名案例,2007年拍賣時同樣觸發這項機制,最終透過社會各界的眾籌成功留在英國。這不僅展現國家對透納藝術遺產的重視,也體現出全民參與文化保存的高度意識。Edward說到。「我對《藍色瑞吉山之日出》這件作品印象非常深刻。那是在我職涯早期,當時我在館方的資訊服務臺工作,剛好親身經歷了這幅畫即將被拍賣的事件。那時英國各界紛紛響應集資行動,無論是民眾的小額捐款、企業與名人支持,甚至政府也出面協助,最終成功將這件極具意義的作品保留下來。這次能夠讓《藍色瑞吉山之日出》來到台北展出,對我們而言意義非凡。它不只是透納極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品高超的技藝不亞於他的油畫作品,這是因為水彩作畫常需在戶外取景後,回到工作室再憑記憶完成,這更顯現出透納對自然光影與記憶力的掌握功力。」

藍色瑞吉山之日出(The Blue Rigi, Sunrise),1842,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圖片來源:TATE)

▍從透納精神誕生的「透納獎」

而在當代藝術「透納獎」廣為大家熟知,包含至今當代藝術家廣為人知的達米恩·赫斯及翠西·艾敏,以及本次台北市立美術館所展出的奧拉弗.埃利亞松,館方是如何推廣「透納獎」?Edward 說:「透納雖以創新聞名,但他在當時其實也逐漸獲得學院體制的認可。他的許多技法被視為突破性的創舉,甚至成為學院後來仿效的對象,他後來更擔任皇家藝術學院院長,持續推動英國藝術教育,他過世後還捐出一筆資金,用以資助貧困藝術家,展現對年輕世代的關懷。」Edward 持續說到:「透納的作品也被認為對後來的印象派、像莫內等人都可能受到啟發,可以說他的影響力在他離開之後,也持續影響了整整20世紀的許多藝術家,這樣的藝術成就與影響力,使泰德美術館今日以他的名字設立獎項,可說是實至名歸,也希望能持續鼓勵在英國生活或創作的藝術家持續的創作,像是在展區入口處的理查德.朗的作品,他其實是1984年透納獎的得主。」本次展出80件珍貴透納真跡,延續著透納的精神,以英國風景、阿爾卑斯山、威尼斯、海上風暴、海天之間、歷史故事、崇高美學,分為7大展區,展區內除了貫穿透納的一生,更將他的作品與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共同陳列,以主題相互對比及呼應進行對話,也是本次展覽比較特別的策展方式。

透納獎得主理查德.朗(Richard Long)《石板圈》,1979年,石板。

當代藝術家理查德.朗(Richard Long)與透納作品的呼應,作品中的石板來自透納200年前所繪製之威爾斯的山脈,《布萊瑙費斯蒂尼奧格圖》,2012年,石板。

▍泰德美術館國際部部長Edward推薦必看:「月亮夜景」與古今地景對話

被問到推薦作品時,Edward說:「我個人非常喜歡月色下的景緻,而這次展覽中有兩件作品正好在夜色與月光下彼此呼應,凱蒂•帕特森 Katie Paterson跟約瑟夫 馬洛德 威康•透納這兩幅都在講月光的作品,同時這次也是泰德美術館首次進行如此大規模的策展實驗,將透納的歷史創作與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並置,從「過去」與「現在」兩個視角出發,不僅呈現風格上的對比,更深入探討像地景等主題的異同——古人如何描繪自然,今人又如何回應。這樣跨時代、跨語境的對話形式,對我們來說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凱蒂•帕特森 Katie Paterson《全食》Totality2015年展出,複合媒材

約瑟夫 馬洛德威康•透納《月光,米爾班克的習作》Moonlight, a Study at Millbank

1797年展出,桃花心木、油彩

泰德美術館國際合作部部長 Edward Mcdonald-Toone 表示:「2025 年是威廉.透納誕辰 250 週年,對我們來說是極具意義的一年。正因如此,我們能將透納的重要作品帶到臺灣展出,對我們來說別具意義。不僅是為了紀念這位影響深遠的藝術家,更希望讓更多臺灣觀眾認識透納、了解他的藝術價值與歷史地位。在英國,透納是家喻戶曉的名字,但在臺灣,他的知名度或許還不如在本土那般廣為人知。而這也是透納首次在台完整個展,對泰德美術館來說,本次展覽是一項很重要的里程碑。」

本次《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不僅是一次藝術盛宴,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透過這位「光之畫家」筆下磅礴壯麗的風景,我們得以重新感受自然的壯闊與人類情感的深沉。這是一次不可錯過的藝術體驗,也是一場靜謐卻震撼的視覺旅程,邀請您一同走入透納的世界,傾聽那餘音繚繞、至今仍回盪不息的崇高之聲。

「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英國泰德美術館典藏 

展覽日期|2025.6.27 - 10.12 

展覽地點|中正紀念堂1、2展廳 

展覽時間|每日10:00 - 18:00(17:00停止售票入場)

授權單位|英國泰德美術館 

主辦單位|聯合數位文創

售票連結|https://pse.im/7q9sp5

更多精彩內容 就在 [理財周刊1299期] 👈點紅字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