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收盤22260點,川普4月2日的對等關稅利空,將台股打到17306低點,隨著國安基金的護盤,台股從4月9日漲到7月22日盤中的23486高點,越接近8月1日關稅談判寬限期限,人心開始浮動,驗證了七月初筆者提示的「從清明到小暑,清明(15°)到小暑(90°),是太陽節氣中的『升勢段』,象徵陽氣漸盛、氣溫升高,也是資金活水逐漸冒頭的時期。但也正因為這段時間陽氣轉強,常伴隨資金流向變數(半年度結帳與第三季布局交錯),人心猶疑、情緒起伏,這些現象,放到股市裡,就是『多空拉鋸期』、『震盪轉折期』,極易出現變盤。」
國安基金仍在場內護盤 對等關稅未確定前不需看得很空
7月22日也不知道為何,加權指數一開盤就出現多檔漲停板,例如:榮科、精成科、矽統、偉訓、美琪瑪、光聖、創威等,如果單看盤面,那種快速拉抬的迅猛,跟平常又不太一樣,就像是搶頭香的那種爭先恐後的樣子,怕搶不到籌碼,積極的追價推高股價,很有人氣的感覺。
但十點半之後,加權指數一路走低,爆大量的股票:金居、大成鋼、燿華、康霈*、凌陽、神盾、瀚宇博、廣達、偉訓、健鼎、泓格、前鼎、微星,無論是拉高被倒貨,還是主力有計畫的拉高出貨,總之,加權指數跌了-352點,回測十日均線支撐,市場輕信新聞報導的台灣對等關稅32%的可能謠傳,等於打回4月2日。
這中間的落差是什麼?是四月初台灣官方釋出努力促成零關稅的預期,到加權指數累積6180漲點之後,零關稅預期可能落空的擔憂,加權指數在高位出現了增量下跌的上影實體黑K,一般來說,這在技術面上具有一定的破壞力,但由於國安基金仍在場內護盤,所以在對等關稅還沒有確定之前,一下子要看得很空,也沒有必要。
2025年GPU世代全面跨距一級
2025年NVIDIA發布的GPU產品,無論在架構、效能、AI驅動技術及記憶體新標準上,都與2023-2024年間的大幅不同,為生成式AI、機器人、遊戲與專業運算應用帶來了革命性升級。
2025年全面導入全新「Blackwell架構」,取代前幾年的Ada Lovelace(RTX 40系列)、Hopper(資料中心)等。Blackwell可同時支援遊戲、AI與資料中心一體化需求,性能與能效再提升。
採用台積電 4NP客製四奈米製程、晶片數量與規模暴增,核心晶體管數高達2080億,高端消費級至資料中心產品導入GDDR7/HBM3e新型記憶體,大幅提升資料吞吐與能效。
2025年RTX 50系列GPU內建DLSS 4,顯著提升AI驅動的幀數與影像品質,可在完全即時的4K/8K場景下運作,幀生成效率倍增。2025年的GPU世代,從製造工藝、架構設計、記憶體、AI推論能力,到神經渲染能力,全面跨距一級。
無論消費級RTX 5090、專業級L40S,還是B100/200數據中心加速卡,皆可同時滿足高效AI、即時3D互動、機器人模擬等現代應用需求,遠遠超越2023-2024年的主流產品。
首座專屬人形機器人工廠 組裝頂尖伺服器機櫃
全球各大人形機器人公司如Agility Robotics、Boston Dynamics、NEURA Robotics、XPENG Robotics、Foxlink等,均開始採用Blackwell相關技術,推動工業自動化、智慧服務、家用機器人等領域的AI人形機器人落地。
NVIDIA GB300 NVL72是一款次世代AI工廠級GPU伺服器機櫃,專為高密度AI運算設計。這類頂尖伺服器機櫃的最終組裝環節已由人形機器人接手,成為先進工廠智慧自動化新標準,Foxconn、NVIDIA等已在美國德州布建首座專屬人形機器人工廠,利用NVIDIA Isaac、Omniverse等平台,提升機器人協同組裝與環境感知能力。
初期為人機協作工廠,逐步過渡全自動化,機器人主導組裝,配合數位孿生仿真(如NVIDIA Omniverse數位工廠),事先精確規劃最佳組裝路徑,僅少量人員負責監督抽驗,人形機器人二十四小時不間斷運作,有助於應對伺服器市場高需求及短交期要求。
自動搬運、自主識別 保證裝配精度與重複性
人形機器人利用多感知模組(如3D視覺、力覺)自動搬運GPU、CPU、主機板、記憶體、水冷管路、電源模組等高精度元件,將其正確放置至待組裝區。機器人可自主識別各種連接埠(PCIe、電源線、冷卻管路),並以柔順控制避開損傷脆弱元件。
利用多軸靈巧手臂完成零件插槽插拔、緊固螺絲等作業,保證裝配精度與重複性,協助組裝全機櫃級液冷模組,包括冷板、水冷管、連結冷卻分歧裝置,安裝高速網路介面(如InfiniBand Spectrum-X/Quantum-X800),每個GPU支援800Gb/s帶寬,並組建NVLink內部高速連接。完成所有電源線、數據線、冷卻系統的連接後自動測試。人形機器人可執行自動軟硬體通電檢查,並使用AI模型快速定位潛在問題。
專業機器人及核心零組件 關鍵供應商
如NVIDIA GB300 NVL72導入人形機器人組裝,背後涉及多家專業機器人及核心零組件廠商,供應鏈橫跨機器人整機、運算平台、視覺系統、減速機與關節等多個領域。
現階段主要受益及參與的關鍵供應商,例如:鴻海主導整體製造自動化及機器人方案開發,休士頓新廠率先採用。鴻海於自家工廠測試過UBTech的人形機型,評估應用於自動搬運、裝配等高重複性任務。
正崴子公司星科國際主要負責AI機器人平台開發,採用NVIDIA Isaac GR00T N1模型技術,提供智慧製造自動化解決方案。
新漢以NVIDIA Jetson AGX平台為基礎,開發AI機器人控制器與即時作業系統,支援工業級柔性自動化。
宇隆提供諧波減速機、行星減速機等精密關節傳動元件,用於人形機器人手臂、手指等,產品逐步導入歐美自動化產線。
所羅門專攻3D視覺引導機器人與AI運動規劃技術,方案深度整合NVIDIA「Isaac Manipulator」平台,用於零件辨識、裝配路徑規劃。
更多精彩內容 就在 [理財周刊1300期] 👈點紅字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