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多數半導體公司還在等待復甦號角響起,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 簡稱 TI)卻已提前交出亮眼的成績單。第二季營收達到 44.5 億美元,年增超過 16%;營業利益更成長 25%,反映出產業的回溫跡象。不過,儘管基本面表現優異,公司在展望上顯得較為保守,也讓市場出現一波情緒修正,股價單日下跌超過 13%,創下 2008 年以來最深跌幅。
TI 第二季營收與獲利表現雙雙優於市場預期,其中成長力道主要來自工業應用與中國市場。中國市場營收單季年增達 32%,儘管高層坦言此增長略顯「提前拉貨」的味道,但依舊顯示出該地區對TI產品的穩定需求。
TI 是全球最大的模擬晶片供應商,產品廣泛應用於汽車、製造、通訊等領域。模擬晶片的特性是應用壽命長、毛利率穩定,這也讓TI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扮演關鍵角色。
這次財報會議上,市場反應最大的不是TI交出的成績單,而是管理層較為謹慎的語氣。TI高層表示,第二季部分成長可能來自客戶因預期未來關稅上升而提前下單(俗稱「拉貨效應」),這讓第三季的需求能見度略顯模糊。
汽車產業的復甦速度不如預期,加上美中關係與全球貿易環境仍有不確定性,讓TI在第三季財測上選擇採取「保守而不悲觀」的立場。公司預估Q3營收將介於44.5億至48億美元之間,雖高於市場共識,但利潤預測則稍低於分析師預期。
雖然短線上市場擔憂訂單節奏變化,但TI正穩步擴大在美國的製造基地。今年6月,公司宣布斥資超過600億美元,在德州與猶他州新增七座晶圓廠,目標是強化供應鏈韌性,並順應美國在地化製造政策。
此外,公司仍然對全年營收突破200億美元充滿信心。CFO 也補充,目前全球10萬多個客戶分布廣泛,市場需求基礎深厚,即便面對短期波動,也有能力維持穩定出貨。
▲德州儀器股價走勢(圖片來源:C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