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
7 days ago

#理財周刊

美國對台關稅暫定為20%,比日、韓差,和越南相同,儘管半導體稅率還未塵埃落定,傳統中小企業必然受傷慘重,非科技業也很難樂觀。

為什麼台、美雙方對20%關稅稱為暫時性?暫時性關稅,意味台灣對「外加條件」接受更多,關稅就可微降,但若外加條件接受度不高,則關稅也可能不降反升,筆者在今年7月19日就在臉書貼文「台灣關稅結局為何?最可能是美國開了個條件,要台灣在汽車、農業、金融、軍備採購…讓步換取約20%關稅。」

綜觀目前美國對台加徵20%關稅,筆者認為此事非同小可,將對台灣經濟與資金流動以及房市產生以下三大不利影響:

一、關稅壓境,股市短線上漲、房市持續悶跌:

基本上關稅大戰對美國而言是短多長空,全球經濟也恐因保護主義陷入蕭條的危機,但為什麼台灣股市會漲?有兩大原因:

1.美股吃米粉,台股喊燒:

川普透過關稅增加美國收入,並強壓順差國進入投資,且短期通膨未出現,又有降息預期,當然股市表現良好。而台灣股市長期受美股連動影響,投資人信心增強,對未來關稅增加所產生的不利影響,目前尚難估計,且上半年因出口旺盛,經濟增長可望超過5%,台經院上修全年GDP增長為3.02%,因此,台股尚未感受經濟下滑的壓力,跟著美股同步上揚。

2.台灣超額儲蓄率劇增,資金找不到出口:

自2022下半年以來,台商傳統製造業回流資金對台投資開始縮減,台灣超額儲蓄連續激增,但行政院主計總處近日下修2025年超額儲蓄最新預測,超額儲蓄金額4.09兆元,雖仍為歷史新高,但已較二月預測的4.58兆元明顯回落,且超額儲蓄率也從上次預測的17.04%,降為15.25%,主要原因是高科技增加投資以及部分流動資金流入股市有關,尤其資金斷鏈造成房市交易量不正常萎縮。

二、投資信心縮減、超額儲蓄遞增,影響市場流動資金,也影響下修中房市:

從資金流動分析,M1b(流動資金)及M2(流通資金+準備貨幣)自2022年下半年呈死亡交叉,M1b年增率-M2年增率呈現負數,代表資金動能萎縮,至今仍呈現負數,同時超額儲蓄率增加至今,顯示近兩年投資意願縮減,閒置儲蓄資金增加,對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台灣超額儲蓄主要來自家庭部門,其次為企業,政府部門超額儲蓄則較小。台灣超額儲蓄長期趨升,預期今年將逾4兆元。因應超額儲蓄問題,央行總裁楊金龍建議,民間部門可增加消費與投資,在財政穩健的前提下,政府可適度採行擴張性財政政策,提振公共投資,不僅可以激勵長期經濟成長動能,也有利於減緩台灣龐大的超額儲蓄,否則閒置資金就容易流入股市、房市,但因房市正處下修循環,資金就容易流入股市。

三、關稅大戰引發保護主義盛行,不利全球經濟增長,間接影響房市:

台灣被加課20%關稅對出口產業衝擊很大,佔80%勞動力的傳統產業,就業人口衰減,生產力下降,必然影響經濟,就會間接影響下修中的房市雪上加霜。若美國其他附帶條件包括對美擴大投資、擴大軍購,以及對農業、金融更加開放,則對國內重大建設產生排擠效應,更會影響房市。

更多精彩內容 就在 [理財周刊1304期] 👈點紅字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