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傳媒/張哲維/台中報導】華人傳統的重要節日「端午節」不僅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更蘊含著驅邪避災的深厚意涵。然而,許多民眾對於這一天流傳的民俗禁忌與注意事項可能一知半解。社團法人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特別指出,端午節當天陽氣極盛,需特別留意以下八大禁忌與習俗,以避免負面磁場干擾,確保身心安康。
一、 忌去陰氣重地:避免負面磁場影響 農曆五月初五日端午節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日子,因此,不良氣場及「好兄弟」常會聚集於陰氣較重之處。楊登嵙教授提醒,端午節當天應盡量避免前往醫院、殯儀館、火葬場以及經常發生事故的河邊等場所。若因特殊情況必須前往,務必隨身攜帶「護身符」或艾草、菖蒲,以求避邪保平安,尤其對於運勢不佳或身體狀況較弱者更應謹慎。
二、 香包不宜遺失:恐招來一年厄運 端午節佩戴香包是傳統習俗,寓意驅蟲、避邪、平安。楊登嵙教授強調,端午節當天配戴的香包絕對不可遺失,民間習俗認為,一旦遺失香包,將可能在接下來的一年內招致不好的運勢。
三、 三類人需「躲午」:避開盛陽之氣 在端午節的正午時分(上午11點至下午1點),陽氣達到頂峰。楊登嵙教授建議,年長者、體弱者、年幼孩童以及孕婦等三類人應盡量「躲午」,避免在此時段外出,減少與可能的不良氣息接觸,以保護身體健康。
四、 忌游泳戲水:慎防「抓交替」之說 雖然天氣炎熱,但端午節當天並不建議前往無救生員的溪流、河流或海邊戲水。楊登嵙教授解釋,陽氣最旺的這一天,據說水中的「好兄弟」會躲藏於磁場較陰的水域,若貿然前往戲水,民間流傳有被「抓交替」的風險,應以安全為重。
五、 肉粽送禮勿整串:避免觸犯禁忌 「吊肉粽」在台灣習俗中是上吊輕生的代稱,民間更有「送肉粽」代表「送煞」之意,極為不吉利。因此,楊登嵙教授提醒,在端午節贈送肉粽時,切記要將綁繩剪開,將肉粽分散贈送。若不慎收到成串肉粽,應立即用剪刀將其綁繩剪斷,即可化解不吉利之說。
六、 艾草菖蒲懸掛時辰:正午掛效果最佳 懸掛艾草與菖蒲是端午節重要的避邪習俗。楊登嵙教授特別指出,艾草與菖蒲應在端午節當天下午三點前懸掛完畢,且以中午陽氣最旺盛的時段懸掛效果最佳。若超過下午三點才掛,避邪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
七、 忌行房縱慾:避免耗損元氣 端午節當天陽氣過盛,人體體力消耗較快。楊登嵙教授提醒,若在此日過度行房縱慾,恐會耗損元氣,容易被「邪毒」傷身,長久下來可能影響身體健康。
八、 祝福語有講究:互道「安康」為宜 歷史上,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屈原投汨羅江,使得端午節成為紀念這些悲壯犧牲英雄的日子。基於此,楊登嵙教授建議,端午節不宜說「端午節快樂!」,而應互道「端午安康」、「端午平安」或「端午吉祥」,以示尊重與祝福。
賴傳媒新聞關心您的健康與平安,提醒民眾在享受端午節的同時,也能留意這些傳統習俗與禁忌,讓這個傳統佳節過得更加順遂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