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
6 hours ago

#英特爾
#美中科技戰
#戰略資源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英特爾(Intel)週一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文件,示警美國政府以商務部名義取得公司10%股權的交易,恐導致投資人、員工、國際客戶及外國政府出現「負面反應」,甚至引發訴訟與政治審視。

根據文件內容,英特爾2024財年營收531億美元,其中高達76%來自美國境外。由於英特爾目前已直接與川普政府的關稅與貿易政策掛鉤,國際客戶對其交易前景充滿疑慮。英特爾直言:「這筆交易可能在短期、甚至長期來說,導致投資人、員工、供應商、外國政府及競爭對手產生負面反應。」

上週五美國政府宣布,將由商務部取得4.333億股英特爾股份,約占公司10%股權,資金來源主要是拜登任內《晶片法》(CHIPS Act)已核撥的補助款項。英特爾迄今已獲得約111億美元的聯邦支持,包括22億美元補助、57億美元待撥款,以及另由其他計畫提供的32億美元。

交易條款規定,美國政府持股必須與英特爾董事會同票,等於實質介入公司治理。英特爾提醒,這將稀釋現有股東的投票權,未來可能限制部分對股東有利的併購或交易。文件更指出,若華府政治風向轉變,協議恐遭挑戰或失效,進一步增加投資風險。

儘管川普稱此協議是「美國的偉大交易」,並強調先進晶片製造對國家未來至關重要,仍舊引發市場的反對聲浪和質疑。對此,川普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發文反駁,「我在英特爾上沒有花一分錢,這項交易價值約110億美元,這些全給美國;為什麼有些『蠢人』對此不高興?」

川普甚至加碼表示,「我將整天為我們國家達成類似交易,我也將協助那些與美國達成如此獲利豐厚的企業。我樂於看到他們的股價上漲,讓美國越來越富有。為美國創造更多工作!!!誰會不想達成這樣的協議呢?」

消息公布後,英特爾股價自8月初起累計上漲逾25%,顯示市場先前對協議樂觀其成;然而,白宮經濟顧問哈塞特(Kevin Hassett)近日接受《CNBC》採訪時透露,美國政府可能會入股其他美國半導體公司,甚至轉向其他行業。

專家對此表示,美國政府成為大型科技企業股東,形同將半導體產業納入「國安化管理」,恐衝擊英特爾與國際客戶關係,甚至引發歐亞各國政府疑慮,影響其海外銷售。布魯金斯學會分析師認為,此舉是川普擴張公部門影響力的典型手法,「但企業治理風險與市場自由度下降,將是投資人最憂慮的後果。」

英特爾同時承認,尚未完成所有財務、稅務及會計影響評估,加上2024財年陷入震盪,且在AI競賽中大幅落後輝達(Nvidia)及超微(AMD),導致整體經營壓力持續擴大。外媒進一步分析,此交易無疑導致英特爾被推向美中科技戰與美國選戰的最前線,預計市場未來將持續聚焦:

  1. 股東權益 政府持股是否導致投票權稀釋與治理僵局。
  2. 國際銷售 海外客戶是否因美方直接參股而調整合作。
  3. 供應鏈布局 若美方進一步收緊晶片出口,英特爾可能面臨市場流失。
  4. 競爭態勢 AI晶片競賽落後下,英特爾是否能藉美國政府支持扭轉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