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科技媒體《Wccftech》報導,美國晶片產業邁向自產自製再下一城。台灣環球晶圓(GlobalWafers)近日宣布,將於美國德州興建矽晶圓廠,預計首期月產能達30萬片,主攻先進製程所需的12吋晶圓,加強成為美國本土供應鏈的關鍵環節。
矽晶圓是晶片製造最上游的核心材料,台積電、三星等晶圓代工廠在進入製程前,必須依賴此基礎材料。長期以來,美國主要依靠日本信越化學(Shin-Etsu Chemical)、SUMCO等大廠供應,再由台積電、聯電帶入美國進行製造。
隨著美國將半導體視為國安產業,川普政府推動晶片回流政策,台積電與三星先後大舉投資亞利桑那等地,如今環球晶進一步補齊了「晶圓供應」缺口。綜合外媒報導,環球晶總經理英格蘭(Mark England)指出,德州因具備稅務優惠與成熟供應鏈,是設廠最佳地點;首期月產30萬片的規模,將顯著減少進口依賴,縮短交貨時間,對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廠的運作尤為關鍵。
美國晶圓自製化除了確保先進製程供應穩定,也提升當地吸引力,帶動更多半導體廠商布局。業界認為,這是從「東方供應鏈」向「西方再平衡」的轉移,美國藉此降低地緣政治風險,同時加快建立完整的晶片產業生態。
報導分析指出,環球晶在美國建廠不僅強化與台積電、三星的合作,也可望促使美國半導體材料與設備廠受惠;對台灣而言,雖面臨部分產能「外移」,但環球晶身為台灣供應鏈重要成員,亦能確保台美供應鏈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