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特爾(Intel)企業規劃暨投資人關係副總裁皮策(John Pitzer)在高盛「Communacopia + Technology」大會中,分享英特爾對AI的布局規畫以及先進製程進度。皮策強調,14A製程是從零開始的全新技術,與過往不同之處在於:首次於定義階段就讓外部客戶參與,這也將決定未來投資方向與市場定位。
皮策指出,自新任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上任後,英特爾最重要的改變來自組織文化。陳立武認為英特爾過去的官僚體系導致決策遲緩,因此進行大規模扁平化改革,除了將11層管理縮減一半,並要求更高的問責機制;同時,英特爾上週已全面取消遠端辦公,以強化團隊協作能力。
皮策進一步說明:「去年Q2的重組主要是單純的成本控制,但今年Q2的改革更著重於組織架構和營運模式,帶來顯著的成本下降。」對未來幾個月的重點,皮策列出四大方向:
- 修復x86核心業務
- 發展AI策略
- 讓代工業務具體落地
- 強化資產負債表
皮策提到,AI將是推升成長的關鍵:「我們必須在五年內於AI加速器市場建立有份量的地位,x86生態系帶來價值,我們有機會在AI推理與能耗管理上找到差異化切入點。」
市場先前因英特爾第二季財報,對14A進展產生疑慮,認為英特爾可能在缺乏需求的情況下被迫減少投資,導致其股價應聲下挫14%。對此,皮策澄清:「我們全力投入對14A的開發。」
皮策進一步解釋,半導體製程分為定義(Definitional)、開發(Development)、量產(HVM)三階段。18A製程是到了開發階段才與客戶互動,而14A則在定義階段就讓客戶參與,能更早就設計路線達成共識。皮策表示,14A的客戶重視PDK(Process Design Kit)成熟度與良率曲線,英特爾對目前進度感到樂觀,並預期2026下半年或2027上半年將與客戶展開更具體的設計討論。
英特爾的晶圓代工(Systems Foundry)服務過去長期虧損,皮策指出,「我們不需要大量外部代工收入,就能在2027年底達到營運損益平衡。」強調公司正推動以18A製程擴大自家產品生產規模,帶動產能利用率。
分析認為,陳立武的改革策略與前任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相比,更強調文化與效率管理,並採取外部導向的製程開發模式;若14A能獲得關鍵客戶支持,將有助英特爾翻轉市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