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
a day ago

#輝達
#台積電
#鴻海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14日宣布,計畫未來四年內在美國境內投入高達5,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6兆元)打造AI伺服器製造基地,並與台積電、鴻海與緯創等台灣科技製造大廠合作,共同推動晶片與超級電腦產線落地美國。《路透》報導指出,此舉不僅呼應川普政府推動的在地製造政策,也顯示輝達積極分散供應鏈、因應這波來勢洶洶的美中關稅戰。

輝達聲明指出,下一代AI晶片「Blackwell」將由台積電位於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晶圓廠負責量產,並同步與鴻海及緯創合作,於德州設立AI超級電腦伺服器組裝工廠,預計12至15個月內正式投產。台積電於同日證實,已開始在亞利桑那廠量產輝達最新一代晶片。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指出:「在美國增加製造能量,可強化我們供應鏈的韌性,更能因應全球對AI晶片與超級電腦的龐大需求」。

輝達這次宣布大規模回美投資,正值美國總統川普政府近期對中國啟動新一波晶片關稅審查階段,儘管包括手機與晶片暫時豁免報復性關稅,但美方已預告將在一週內宣布針對進口晶片的明確稅率,引發市場再次繃緊神經。

川普在白宮簡報中表示:「他們會這麼做,是因為選舉在11月5日,也因為我們的關稅政策開始奏效」。綜合外媒分析,川普透過製造業回流政策與高關稅壓力,成功施壓美國科技巨頭加速供應鏈重組及去中化。法人指出,輝達回美生產,代表台廠將深度參與美國AI基礎建設建置,不僅鞏固客戶關係,更有望開啟新的長單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黃仁勳早在今年3月透露,短期內輝達雖然不受美國關稅影響,但長期趨勢將推動部分生產回流美國。如今正式定案,外界普遍視為輝達順勢提前布局的結果,可避免未來因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受到產能限制。

儘管輝達將重心轉向美國生產,但供應鏈人士強調,台積電最先進的3奈米製程仍集中在台灣與日本,亞利桑那廠產能初期主要針對成熟製程及量產穩定性需求。台灣在晶圓製造的核心優勢短期內難以被完全取代,台積電與輝達的長期合作仍以台灣為技術主導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