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週一接受《CNBC》採訪時指出,川普政府在貿易協議上更重視「品質」而非「時程」,即便8月1日各國須達成貿易協議的最後期限將至,美國也不會為了趕進度而倉促簽約。此番發言凸顯華府在貿易談判上的強硬立場,也讓全球貿易夥伴繃緊神經。
貝森特明確指出:「我們不會為了達成協議而急於求成。」當被問及8月1日關稅大限是否會因與華府進行「富有成效」的談判而延長時,貝森特表示:「我們將拭目以待總統的決定,但如果我們最終還是回到8月1日加徵關稅的局面,我認為更高的關稅水平將對這些國家施加更大壓力,促使他們達成更好的協議。」
川普政府發起的關稅戰已顛覆全球經濟秩序,許多美國貿易夥伴都深受影響,包括與印度、歐盟、日本等國的談判,都比預期更為艱難。白宮新聞秘書李維特(Karoline Leavitt)向記者透露,川普週二在白宮會見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時,也可能討論貿易議題。李維特進一步說明,川普政府持續與世界各國保持接觸,並可能在8月1日前宣布更多貿易協議,或發出更多關於關稅稅率的通知信函。
與此同時,歐盟外交官表示,鑑於與華府達成可接受貿易協議的前景堪慮,歐盟正考慮採取更廣泛的潛在反制措施。越來越多的歐盟成員國,包括德國,正考慮在無法達成協議的情況下,採取「反脅迫」措施,允許歐盟針對美國服務業或限制其參與公共招標。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在記者會上表示:「關於關稅水平的談判目前非常激烈,美國顯然不願意同意對稱的關稅安排。」
在美中關係方面,貝森特透露,兩國將在「近期」舉行會談。貝森特透露:「我認為貿易處於良好狀態,現在我們可以開始討論其他事情;不幸的是,中國目前是伊朗及俄羅斯的石油大買家,而這兩個國家目前都受到制裁。」
貝森特意有所指:「我們還可以討論房間裡的大象,那就是中國需要大規模的貿易再平衡(rebalancing)。」美國官員長期抱怨中國在鋼鐵等各製造業領域,存在「產能過剩」的重大問題。與此同時,貝森特更表示,將鼓勵歐洲在美國對俄羅斯實施「次級關稅」(對購買俄羅斯能源的買方實施制裁)時跟進。
貝森特財長週日結束對日本的訪問,日本首席關稅談判代表赤澤亮正(Ryosei Akazawa)週一上午啟程前往華盛頓進行貿易談判,這是日方在三個月內第八度訪美。至於印度貿易談判代表,則是在華府進行近一週的談判後返回新德里,但消息人士透露,官員們對於在8月1日截止日期前簽署臨時貿易協議的希望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