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路透》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週二接受福斯財經台《Kudlow》專訪時指出,美國貿易官員將在未來兩三個月內與中國貿易官員再次會晤,討論兩國經濟關係的發展;此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邀請美國總統川普會面,但「總統尚未接受,也還沒有確定時間」。川普本月稍早曾受訪表示,美中雙方已「非常接近」達成貿易協議,若協議落地,會在年底前與習近平會面。
貝森特強調,在考慮調降對中關稅之前,美國需要觀察「數月、甚至數季、甚至一年」的芬太尼走私減量成果。華府指控北京未能有效遏止芬太尼前驅化學品流向美國,並認為該藥物是導致美國藥物過量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北京則反駁稱已加強毒品管制,並批評華府以芬太尼議題「勒索」中國。
與此同時,美中科技對峙方興未艾,《彭博》報導指出,有知情人士透露,中國主管機關近日已通知國內企業,避免在政府與國安相關應用硬體使用輝達(Nvidia)的H20晶片,以及超微(AMD)的相關產品。這項指令發生在美方剛「放行」輝達對中出貨AI晶片後不久,顯示AI晶片供應鏈在地緣政治壓力下仍深具挑戰。
據悉,中國的禁用指令主要針對涉及國家安全與政府專案的場景,最重要的目的是減少對美國AI硬體的依賴,並鼓勵採用當地供應商的產品。
美國白宮本週一確認,輝達與超微已同意將中國市場營收的15%繳交給美國政府。美國總統川普在記者會上更直言,輝達H20是「過時產品」,並重申不會允許性能完整的Blackwell高階晶片出口至中國,除非性能下調30%至50%。另據外媒報導,白宮發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週二在記者會上表示,這項安排目前僅涉及輝達與超微兩家公司,「未來或許會擴及其他公司」。
受此消息影響,輝達與超微股價週二盤中一度震盪,但終場均小幅收高。市場分析認為,雖然短期出貨可望恢復,但中國市場的不確定性,仍將影響兩大晶片商的中長期營運評估。
中國是全球AI晶片的重要消費市場之一,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稍早曾表示,若失去中國市場,對公司而言將是「巨大的損失」。黃仁勳估計,中國AI市場未來兩至三年將達到500億美元規模;然而,近期中國官媒相關社群帳號更公開指稱H20晶片「恐有後門」,加深外界對其市場前景的疑慮。
回顧美中科技戰足跡,美國基於擔憂技術被中國用於軍事與監控用途,自2022年起陸續收緊先進AI晶片與半導體設備對中輸出的管制。去年10月,美方再度擴大限制,導致輝達A100與H100等旗艦AI加速卡無法出口中國,輝達隨即推出降規版的H20,以符合出口規範。
產業專家指出,中國對於H20與MI380的出手介入,可能推升華為、寒武紀等當地AI晶片品牌的市占率,並加速自主研發與供應鏈替代進程。對輝達與超微而言,中國市場雖受限,但在雲端運算、資料中心與生成式AI熱潮推動下,仍可依靠美國及其他國際市場支撐業績。值得注意的是,若美中政策持續收緊,對科技巨頭的長線營運仍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