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強勢的關稅政策,引發全球金融動盪,貨幣市場週一再度劇烈波動,新台幣兌美元持續升值,連同上週五單日暴漲逾3%,連兩日累計漲幅已創歷來之最。今日新台幣兌美元盤中一度觸及29.59元,逼近三年高點;美元指數則下滑0.2%至99.635,顯示市場信心波動。
業內專家紛紛推測,部分亞洲國家可能正在默許本幣升值,以換取美方在貿易談判中的關稅讓步;儘管我國央行否認來自白宮的壓力,但熱錢湧入與匯率強升的趨勢十分明顯。
與此同時,人民幣兌美元也升至7.1879、創下近六個月高點,市場押注北京可能藉由「升值」回應美中貿易磋商壓力。儘管中國商務部透露,正在評估與美國就高達145%的關稅展開會談,但雙方距離實質協議仍未明朗。
川普日前接受專訪時表示,不會撤換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但重批鮑爾的貨幣決策過於保守,同時再度呼籲降息。聯準會將於本週三舉行會議,市場預期利率將維持按兵不動,以此呼應3月美國就業數據的強勁表現。與此同時,市場對6月降息的機率由上月的64%降至37%,高盛與巴克萊皆將「首次降息」預測延至7月。
美元原本有望隨最新就業數據轉強,但日本適逢黃金週,中國也展開五一長假,導致交投清淡、美元乏力走高,以致兌日圓回跌0.6%,報144.03。NAB集團首席經濟學家Sally Auld表示:「我們預期美元將進入多年的空頭格局,美國特殊性的時代已經結束,資金將重新配置至其他市場」。
面對台幣急升,專家普遍認為,在極端情境下,新台幣兌美元有可能升值至25至28元區間。由於美國已實施全球10%基準關稅,倘若新台幣再升值10%,實質上等同台灣出口產品遭到額外的「隱性關稅」,恐導致出口競爭力大幅削弱。
對於匯市震盪,央行總裁楊金龍5日下午召開記者會說明,重申新台幣升值是因為預期心理,導致近兩日波動擴大,同時強調「央行並未參與台美經貿工作小組,美國財政部也未要求新台幣升值」。央行並提出七點說明如下:
一、我國經濟基本面表現良好,根據主計總處發布,2024年經濟成長率初步統計數為4.59%,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概估數為5.37%,優於美國、中國大陸、新加坡及南韓。
二、今年以來,金融市場逐步修正去年10月興起的「川普交易」,但從4月9日迄今,美國川普總統宣布對等關稅暫緩90天實施,並開始與主要貿易對手國協商,全球股市回溫;此期間外資匯入資金投資台股,加上廠商因新台幣升值預期心理而增加美元供給,以致本年迄今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幅度擴大。
三、央行並未參與台美經貿工作小組,美國財政部也未要求新台幣升值;近年來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擴大,主要反映美國對台灣資通訊產品需求大增所致,而非匯率因素。央行不會操縱匯率,而且近年來台灣也未被列為匯率操縱國。
四、媒體報導海湖莊園協議(Mar-a-Lago Accord),提及美國與主要貿易對手國進行關稅協商時,可能要求貿易對手國貨幣升值及轉換百年債券等議題,均屬市場人士的臆測,並非事實。白宮經濟顧問Stephen Miran日前已經澄清,百年債券的構想是他加入川普團隊前所提出,並未納入當前川普政府政策選項。
五、前述美國換債議題,據悉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並未有相關計畫;美國財政部於今年4月30日公布第二季度再融資聲明稿及webcast記者會指出,預計未來維持原有的發債計畫,也未提及百年債券或外國持有美國公債課稅等議題。
六、籲請市場評論人員切勿以臆測方式,評論國內匯市相關議題,俾避免影響國內匯市的秩序及穩定,甚至波及到實體經濟。
七、央行也呼籲廠商,不要聽信市場過度誇大或不實的分析,產生非理性的預期而拋匯,最終反而損及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