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
10 hours ago

#關稅戰
#半導體
#藥品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與歐盟歷經數週緊張談判後,雙方於7月底達成的跨大西洋貿易協議,於本週四(8月21日)正式公布更多細節,協議焦點涵蓋:半導體、藥品與汽車等敏感產業關稅稅率。美國總統川普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皆強調,此協議是符合雙方「互惠平等」的框架,未來合作將以此基礎持續擴展。

根據協議內容,美國自9月1日起,將對歐盟出口商品普遍徵收15%關稅,並以「取高原則」,即依據最惠國(MFN)稅率或15%稅率中較高者執行;不過,部分品項如:飛機零組件、軟木等自然資源,以及學名藥及其原料,僅適用MFN稅率,等於豁免15%關稅。

備受矚目的半導體與藥品,川普政府先前一度揚言徵收高達100%至250%的懲罰性關稅,但最新聲明確認將以15%為上限。歐洲藥廠為美國最大進口來源,學名藥自9月起僅適用MFN藥價政策,避免疊加額外關稅。此安排被市場解讀為避免藥價全面飆升,但也迫使跨國藥廠加快在美投資設廠。包括:諾華(Novartis)、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羅氏(Roche)等近期均宣布增資美國,部分藥企如諾和諾德(Novo Nordisk)、禮來(Eli Lilly)亦調整美國市場售價。

根據協議,歐盟承諾將購買總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並在美國追加至少6,000億美元的投資,涵蓋AI晶片、能源與基建領域。值得注意的是,白宮官員強調,這些數字為「預期」與「意向」,並非法律強制義務,引發歐洲內部對實際履行力道的質疑。川普則多次公開吹捧此能源大單,視為美歐貿易談判的核心成果。

其中最引發關注的汽車與零組件方面,美國將對歐盟進口設定15%關稅,但前提是布魯塞爾需先立法通過,降低歐盟對美國工業產品的關稅。立法一旦完成,美歐將互認汽車標準,這項安排意味川普原先威脅的30%關稅立即被壓低一半,也將現行27.5%關稅近乎砍半。對此,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仍示警,即便是15%稅率,德國車廠每年仍將付出數十億歐元成本,在電動化與數位化轉型之際形成額外負擔。

聲明指出,川普政府的232條款課稅在木材、半導體及藥品領域統一上限15%,避免出現過去的極端高稅率。同時,歐盟將取消對美國工業品關稅,並擴大美國農水產品進口優惠。此外,歐洲亦承諾「大幅增加」對美軍工裝備採購,但此舉引發部分歐洲國會議員擔憂,可能影響歐洲自身國防工業發展。

另一項重點,歐盟的《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s Act)並未列入此次談判範疇,科技平台監管仍是雙方歧見所在。葡萄酒與烈酒也未被納入協議,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Maros Sefcovic)坦言,與華府達成共識「並不容易」,但未來仍有討論空間。

市場普遍解讀,雖然川普政府最終放軟,未祭出「離譜」的懲罰性關稅,但協議對歐洲製藥與汽車業仍具衝擊,歐洲內部批評協議「失衡」的聲浪未減。華府則視此為奠定「最優惠貿易框架」的第一步,後續將視執行情況與歐盟回應,再推動擴展至更多領域。

分析師認為,此協議一方面減緩短期貿易摩擦,另一方面也加深歐盟對美國能源與軍工依賴;長期來看,若歐洲投資承諾未能落實,雙方矛盾恐再度浮現,全球貿易秩序仍舊存在極大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