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預計9日將正式公開旗下新一代筆電處理器「Panther Lake」的技術細節,根據《路透》報導,這是英特爾首款全面採用自家次世代18A製程的產品,市場普遍視為是英特爾重拾製造領先地位、同時挑戰超微(AMD)及台積電(TSMC)的關鍵一役。
消息人士指出,英特爾上週已在亞利桑那州舉行長達數小時的技術簡報與晶圓廠參訪活動,邀請產業分析師與媒體了解「Panther Lake」微架構細節,涵蓋中央處理器(CPU)、圖形處理器(GPU)與媒體引擎等核心設計。該晶片配備全新AI引擎,以及針對18A製程重新設計的高效與高性能核心,顯示英特爾試圖在AI筆電市場奪回聲量。
與前代「Lunar Lake」不同的是,後者主要由台積電代工,而「Panther Lake」則完全在英特爾自有的18A製程工廠生產,象徵該公司重新啟動「自製」策略。英特爾高層預計,Panther Lake晶片將於2026年初上市,整體功耗較前代降低30%,處理與圖形效能則提升約50%。
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並未在簡報中提及目前的良率(yield),根據《路透》先前報導,Panther Lake的良率在去年底僅5%左右,今年夏季提升至約10%,仍處於低檔水準,但顯示製程有逐步穩定的趨勢。
這次外媒記者與分析師參訪的重點之一,是英特爾位於亞利桑那州的Fab 52晶圓廠,該廠於2021年由前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主導興建,屬於英特爾全球擴產計畫的一部分,主要用於生產18A製程產品。Fab 52導入新型電晶體架構與能源傳導技術,能顯著提升晶片功率效率;英特爾藉此展示其製造能力,試圖向市場證明自家製程可與台積電5奈米、3奈米競爭。
業界認為,「Panther Lake」是英特爾重返筆電高階市場的轉折點,近年來,受製程延宕與良率問題影響,英特爾筆電與PC晶片市占持續被AMD侵蝕。這次推出的18A製程若能順利量產並穩定供貨,將有助於市場恢復恢復對英特爾的品牌信心,也可能吸引其他晶片設計公司考慮採用英特爾代工。雖然英特爾拒絕評論上述簡報內容,但業界普遍解讀:這是英特爾在AI與高效能運算競賽中的重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