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與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日前發表研究指出,目前人工智慧(AI)技術已具備取代11.7%美國勞動市場的潛力,等同1.2兆美元薪資,主要衝擊產業為金融、醫療保健與專業服務。
根據《CNBC》報導,這項研究利用一套稱為「Iceberg Index(冰山指數)」的模擬工具,繪製出AI對全美工作市場影響的全面藍圖,為各州政策規劃提供量化依據。
Iceberg指數可視為美國勞動市場的「數位雙胞胎」,涵蓋全美1.51億名勞工,以32,000項技能、923種職業、3,000個縣市為基礎,模擬AI技術目前已能取代的任務與地區影響。該指數揭露,表面上看來受波及的高科技與資訊領域僅占2.2%薪資暴露,約2,110億美元,但在水面下,包含人力資源、物流、財務與行政的例行性工作,才是AI影響力的核心。
研究人員強調,Iceberg指數並非「失業預測引擎」,而是針對現階段AI技術能力所進行的技能對照與影響模擬,目的在於協助政策制定者,進行前瞻性政策規劃與預算投資評估。
目前,美國已有數州參與這項研究,並應用Iceberg模擬結果進行政策部署。田納西州率先將該指數納入其《AI勞動力行動計畫》中,並由州長AI顧問委員會進行解讀。北卡羅來納與猶他州也陸續加入,透過該平台模擬不同政策方案,如調整職訓資源、重劃科技採用步調,以觀察對當地就業與GDP的潛在影響。
北卡州參議員薩爾瓦多(DeAndrea Salvador)表示,Iceberg指數最具價值的地方在於「地區細緻度」,透過該指數,能深入至郡甚至統計區塊,評估該地區當前主流技能的自動化可能性與未來經濟產出影響,有助於量身訂做訓練與基礎建設投資策略。
Iceberg指數也顛覆一般對AI風險的刻板印象,就是:只影響美國東西岸高科技重鎮;實際上,模擬結果顯示受AI影響的職業遍及全美50州,甚至涵蓋農業與工業為主的內陸與鄉村地區,意味未來AI所帶來的結構性轉變將成為全國性議題。
此外,ORNL的研究人員指出,田納西州核心產業如醫療、核能、製造與運輸,仍以實體勞動為主,短期內不易完全數位化,因此未來將聚焦於透過AI助理與機器人輔助技術,強化而非取代這些產業。
MIT團隊也開發互動模擬平台,讓各州政府可根據自身產業結構與人力配置,試算不同AI政策組合可能帶來的效果,為千億美元等級的政策資源分配提供風險管理與前景預測工具。
目前Iceberg指數被視為一項「政策沙盒」,各州可自由測試並修正策略,準備迎戰AI時代的經濟重塑浪潮。報告建議,聯邦與地方政府應盡速落實職能轉型、加強技職教育,並透過公私協力模式,確保AI發展能兼顧產業競爭力與社會公平。
